7月14日,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《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,部署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。

《行动方案》明确,到2027年,内蒙古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,建立较为完善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;初步构建布局合理、协同紧密的产业集群,形成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;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在关键材料、核心部件制造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。

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,目前,内蒙古氢能装备制造业正快速发展,初步构建了覆盖制取、储存、运输、加氢及应用五大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,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。截至目前,全区重点实施的9个氢能装备项目正在加快推进,总投资28.02亿元。

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禀赋,全面落实《内蒙古自治区“十四五”氢能发展规划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等政策文件,通过全产业链布局、技术创新驱动和产业生态构建,加快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目前,全区氢能装备制造业已涵盖储输氢材料、碱性电解槽、PEM电解槽、制氢电源等,制氢链条装备齐全,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、包头等地区。全区已形成年产制氢设备650台套、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、储(贮)氢材料产能3300吨、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、制氢电源50台、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台套的氢能装备制造生产能力。

内蒙古将继续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,从政策协同、场景应用、技术攻关、招商引资等多维度发力,通过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、构建“制—储—运—加—用”全产业链协作生态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、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协同机制,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向高端化、规模化、安全化方向迈进。

图片

全面落实《内蒙古自治区“十四五”氢能发展规划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等政策文件,通过全产业链布局、技术创新驱动和产业生态构建,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向高端化、规模化、安全化方向迈进。

在着力打造绿氢产业先行区的同时,充分整合资源与技术优势,目前,全区氢能装备制造业正快速发展,初步构建了覆盖制取、储存运输、加氢及应用五大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,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,涵盖储输氢材料、碱性电解槽、PEM电解槽、制氢电源等,制氢链条装备齐全,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、包头等地区。

截至2025年6月,自治区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,总投资28.02亿元,产品种类达10种,制氢设备设计产能650台套,较2023年底增长160%,预计年底产能突破750台套,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、储(贮)氢材料产能3300吨/年、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、储氢瓶8.5万支、制氢电源50台、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台套、已投产AEM、PEM电解槽产能0.2GW、在建PEM电解槽0.25GW。

下一步,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重点在上游中游下游,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,从政策协同、场景应用、技术攻关、招商引资等多维度发力,通过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、构建“制-储-运-加-用”全产业链协作生态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、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协同机制,加快补齐短板延链补链强链。

图片

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,《行动方案》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。

一是延伸产业链条,培育“链主”企业。重点围绕氢能制备和储运环节产业链上下游招引头部企业,加快补足全链条关键装备配套生产能力。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,在制、储、运、输、加环节培育“链主”企业,充分发挥“链主”企业带动作用。树立“链式”思维,优化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机制。

二是加大攻关力度,提升创新能力。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重大示范应用、“赛马争先”创新平台等。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构建多层次、多元化创新平台。推动完善氢能制、储、输、用各环节技术装备标准体系,积极开展氢能装备标准化试点示范。

三是引导成果转化,拓展示范应用。促进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,整合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等创新资源,打通“基础研究—应用研究—工程化—产业化”创新链条,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平台。加大创新产品示范应用,按照研发一批、示范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,加速高压长距离管道输氢等优势技术的产业化转化,推进柔性制氢和一体化控制等先进技术首次应用。

按照《行动方案》产业布局,内蒙古以呼和浩特市、包头市、鄂尔多斯市、乌海市为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。重点在呼和浩特市布局氢能装备研发基地,在包头市布局固态储氢和燃料电池重卡生产基地,在鄂尔多斯市布局电解水制氢、输运装备研发制造和测试基地,在乌海市布局工业副产氢提纯和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基地。

四地协同互补发展

呼和浩特市:依托本地科研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。香港华清科技计划投资超 10 亿元建设氢能源研究院及产业园,聚焦制氢、储氢关键技术研发。

包头市:打造固态储氢和燃料电池重卡生产基地,形成 “研发 – 制造 – 应用” 闭环。目前 3 家企业具备 3750 吨固态储氢材料年产能,预计 2025 年扩至 4200 吨,并推动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研发。华电达茂旗至昆区输氢管线项目加速推进,燃料电池重卡已实现商业化应用。

图片

鄂尔多斯市:布局电解水制氢及输运装备研发测试基地,构建 “一链、两网、三平台” 框架。全市获批 9 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,总制氢规模 18.73 万吨 / 年(全国第一),并推进 “两横两纵” 氢能管网建设,计划 2027 年建成国家级输运装备测试认证中心。

乌海市:聚焦工业副产氢提纯和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,依托氯碱化工副产氢优势,推动企业开展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生铁项目。

来源:新华社